拒快遞進樓能解決問題?
  《新京報》報道,5月9日,在SOHO現代城D座上班的李女士接到快遞員電話,得知以後都要到公司樓下取快遞。李女士不滿,向快遞公司投訴,才知道原來是寫字樓物業公司的規定。
  物業出台新規,不讓快遞進樓,對樓內秩序確有好處。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:一是快遞派送的效率下降,導致快遞車輛停留時間延長。二是給取件人帶來不便,特別是前臺的工作量大增,快遞車輛亂停放的現象沒有絲毫改善,反而更加突出。
  由此可見,拒快遞進樓宇並不是規範管理的好方法。理想的方式是:對送貨的快遞車輛進行引導,引導其有序停放,防止影響其他車輛和行人的通行,有條件的可以設立快遞專用停車位。同時,物業加強與快遞公司及快遞員的溝通,幫助其儘快派送,縮短停留時間。 □庾向榮(法律從業者)
  醫聯體的效果為何不明顯
  近日,由首都兒科研究所牽頭,與中日友好醫院等11家醫療機構聯合組成了朝陽區兒童醫療聯合體。
  對於這樣的醫聯體,我不太看好。其實,早在2012年,北京就已經在朝陽、友誼、積水潭等醫院試點“醫聯體”的服務模式,在2013年更是進行了全市性的推廣,但廣大市民似乎並未明確感受到醫聯體的存在。
  出現這種情況,根本原因在於,目前的醫聯體並不能真正做到不同醫療機構明確分工,不同層次的患者各取所需的狀態。這樣的體系中,三級醫院是大航空母艦、二級醫院是小航空母艦、社區醫院是微型航空母艦,各級醫院之間難以建立互補性的合作關係,再怎麼聯合,人們眼中看見的還只是那艘巨大的航空母艦,其他醫院充其量只能跟在後面吃一點掛漏。
  我認為,醫聯體中,三甲醫院應該不設普通門診,而只接診社區醫院或二級醫院轉診而來的患者,同時,那些接受了醫療服務後,只需要接受二級護理的患者,必須轉出三甲醫院。只有這樣的體系建立,醫聯體才能成功。 □鄭山海(醫生)
  鐵路“平改立”不能再拖下去
  媒體報道,在北京核心城區最近的鐵路道口——手帕口道口,道口工王志寬12年來整天為市民安全提心吊膽。手帕口道口“平改立”呼籲多年,王志寬沒想到如今自己退休了,這個路口還是沒有退休。
  此前,北京鐵路局曾會同政府有關部門,推動五環內鐵路平交道口改立交的工程。但這項工程進展並不順利,以手帕口道口為例,居民擔心地下施工會對鐵道邊的居民樓造成危險,堅決抵制,導致工程被擱置了8年。
  如此長時間的擱置,實在讓人看不懂。如果說,“平改立”確實影響到居民樓安全,那政府就該更改施工方案,或把居民遷走,將樓拆除。如果根據相關評估,“平改立”工程不會影響居民樓安全,那就該公開詳細評估資料,對居民進行說服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哪怕居民不樂意,為了公共利益,“平改立”也必須推進。 □京聲(市民)  (原標題:來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vcngn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